大学生是否一定要爱自己的母校?
这篇文章的题目让不少人看了,会感觉如有鲠在喉。
既然称为“母校”,那就是敬如父母,恩同再造。做子女的不爱父母,这还能算人吗?
做为学生不爱培育了你的母校,这种不知感恩的东西,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我们应不应该感恩自己的母校?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最重要的就是求生的本能,而人之所以比猿猴强,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学习掌握知识。
不学到足够的知识,我们就找不到工作或者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也就没法拿到足够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收入。
我们之所以来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国家之所以办大学,也是为了传递知识,培育人才。
(来源:百度)
大学本身并没有任何神圣之处,真正神圣的是知识。大学仅仅是知识传播的媒介而已。
这就好像女性的子宫本身也并没有什么伟大,真正伟大的是生命,子宫只是恰巧成了生命孕育的场所而已。
实际上大学的存在意义,自古以来也就是很简单的三点:1 要保存知识(图书馆);2 要传承知识(教学);3 要发展知识(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
大学这个概念对于中国来说,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大学出现之前,在西方有学园,在东方有私塾和书院,我相信将来也会有一天,大学也会不再是知识传承的主要方式。
那时现在的不少大学校园可能也会像岳麓书院一样,变成公园成为历史的遗迹。
(来源:阿里旅游)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曾经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什么恩”,他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 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如果做父母的不尽到自己的责任,对抚养自己的孩子不用心,乃至于虐待、遗弃,孩子就没义务去给这样的父母尽孝。
我们在大学里学到了知识,第一应该感恩的是生产出这些知识的先驱,其次应该感恩的是把它们传授给你的老师,至于感恩作为媒介的学校,本来就是末位。
大学及其全部教职工给学生服务,这是她的本分,就好像饭店的经理、厨师、服务员都是给顾客服务的一样。倘使觉得饭菜好吃,多夸赞几句,拉来几个回头客即可,却没必要非得因此感恩戴德。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学生选择了报考某所大学,完全是出于对她的信任,相信在这里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学校和学生之间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地位,学校收了学生的学费和国家给的培养经费,本来就是应该为学生服务的,如果非要说是谁欠谁,也应该是学校欠学生的一份信任。
学校的教职员工应该感恩于这种信任,为了回报学生的信任,就有责任教育好他们。
然而部分高校管理者却抱着店大欺客的心理,觉得给你口饭吃就是给你脸了,提供的是注了水的大学教育;放任教师和行政人员随意刁难学生,事难办脸难看;乃至校领导带头拿自己的学生当摇钱树或后宫。
这样的高校没有为培养自己的学生尽心尽责,辜负了学生的信任,也就没资格得到自己学生的感恩。
我们应不应该允许外人
给自己的母校打差评?
在不少人看来,自己的母校就是摸不得碰不得的命根子,对自己母校有负面批评,就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不管对方说的在不在理,拼了死命也要硬怼回去。
如果给出差评的是自己本校的学生,就拿“维护学校形象“的理由压制:“学校名声臭了,对你有什么好处?”,轻则校内处分,重则以毕业证学位证相威胁,不怕你不闭嘴乖乖删帖道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打出差评的是外人,那就更难以忍受:“母校就是那个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说一句的地方。”
甚至因此还分了三六九等,“想评论我们母校是非,你得先比我们强”。好像要批评一所大学,就得高考考分至少达到该校的分数线才能有底气。
只有清华北大毕业,最好还得是研究生,才有资格批评中国的所有大学。如果涉及到国外大学的话题,还得找哈佛斯坦福这样出身的才敢动笔。
按他们的想法,像陈大夫这样的二本狗,是断没有资格去对一所985高校说三道四的,否则就是不懂“规矩”,咸吃萝卜淡操心。
大学声从一年多以前,开始以“为大学生发声”的宗旨写一些东西以来,经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到某些大学的不足之处。如果一一统计的话,恐怕批评过国内外不下数十所大学。
虽然我们的所有批评都建立在各种数据证据的支持下,并且尽力做到客观公正,但也总是挨被批评的学校学生的指摘,被骂得狗血淋头不堪入目的也是常事。
甚至还因此被以子虚乌有的罪名举报过“抄袭”,威胁要人肉我让我“好好出出名”过。
尽管挨了这么多骂,但至今大学声还在努力探索评价高校、评价高等教育的各种可能性。
美国大学生可以在 RateMyProfessor上,
像你在大众点评上评价餐馆一样评价自己受到的大学教育
(来源:360百科)
在我们看来,大学既不是神坛上的泥菩萨,也不是不能随便提及否则就可能挨砍的某经书,本身并没有任何不能被评价的理由。
如果一所大学不能给自己的学生传递足质足量的知识,不能给他们提供像样的受教育环境,她就没尽到自己的存在使命。
这样的高校不论其有多悠久的历史,多高的行政等级,多大的名头,都应该被打上差评。
你喜欢吃海底捞的火锅,并不会因此记恨那些揭露他们家后厨肮脏情状的记者,你在一所大学里受过教育,也没有必要去怒骂指出她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的人。
部分高校里,学生进行匿名评教
却会因打了差评而被打击报复
(来源:合肥校园)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母校,就应该更加关心她的未来成长,对她身上的种种不足持治病救人而不是讳疾忌医的态度。
但总有人还是奉行这样的价值观: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
那些因为爱自己的母校就一味地无视逃避她身上的问题,以各种名义硬塞人嘴不让人说话的人,在我看来就像网上那些整天喊打喊杀的“爱国贼”一样,本身就是在给自己的母校招黑。
他们真正爱的不是学校,也不是知识,而是学校名气给他带来的升学就业的优先权,是“985211毕业“带来的优越感。
你到底有多爱自己的母校?
爱就是轻飘飘的一个字,如果其上面不附着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种爱就会没有任何价值。
特别是像对于自己生活奋斗过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已经成为你人生经历一部分的母校,我们很多时候的感情都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爱”或者“不爱”,都很难表达这种情绪。
我们认为,你对母校爱的程度,实际上也是完全可以量化的。
让我们做一个实验,假如你的面前有1000万元,你可以全拿走,也可以分文不取,而你剩下的不论多少都会被匿名捐给你的母校,你会怎么做?
(来源:网络)
如果是陈大夫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自己拿走500万,给山大499万9毛9分,而给山东建筑大学只留一分钱。
我高考分数没上一本线,没资格自称山大校友。给山大接近一半,是因为我对她心存感恩。
(来源:搜狐教育)
我在山大读双学位那三年里每个周六日寒暑假,花的心思精力比我在本专业还 44 34109 44 15287 0 0 2991 0 0:00:11 0:00:05 0:00:06 3113多两三倍不止。
从山大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学业的知识,还有我在原本自己母校山建大学习时,几乎从没感受过的学者精神。
我至今还是个身无长物的北漂,没能力给她做什么实质性的奉献。表达这种感恩的方式,就只能是时刻关注她发展的前景动向,为她建言献策。
而我给我真正的本科母校——山建大只留一分钱是因为我认为:
不顾自身实力拼命扩招,没有本专业的教授还硬是开设专业连着坑了几届学生的高校,提供的教育质量是不合格的;
拖欠全校教师课时费近一年,搞到老师们差点不顾斯文跑到学校食堂门口广场上举标语抗议的高校,其管理秩序是有问题的;
在学生因为某位任课教师的打击报复没法毕业时,反映问题根本没人管的高校,对待自己学生的态度是令人寒心的。
(《期末考试题要求列举旷课同学名字,下一个被告密的可能就是你》)
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感受到的母校的关怀,大概就和我对她的捐赠数额相抵。
(来源:百度)
一所大学的管理运营,说白了就是围绕着三件事:基础设施、师资和学生。
挖来一位有潜力的教授,出成果一般需要三五年;
校区基础设施上的战略布局,从规划修建到完全形成战斗力大概需要十年;
而一所大学是否善待自己的学生,则决定了其二三十年后的兴衰。
1987年夏,马云与外语系老师及同学合影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官微)
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人会真的给你一千万让你这么玩,但对于那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来说,这种选择就不仅是说说而已了。
近年来,刘强东给人大,马云给杭州师范,雷军给武大,马化腾给深大,都多次提供了少则千万多则上亿的大笔捐款,以表达对自己母校的感激。
而地产界教父冯仑先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其本人素以热心公益而闻名,但从公开记录上来看却从来没给自己的母校捐过钱。
据传曾经有一次他回到母校和学生交流时,有人在台下直接问他为什么不给西大捐款,他沉吟半响就说了一句话:“因为我看不到变化”。
冯仑
(来源:百度百科)
而就在今年四月,西大还传出了“学生运动会点名没到,就要被直接取消保研、评奖评优、优秀毕业生、入党等资格,院内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的新闻,大学声还曾经专门发文章对这种奇葩校规表示质疑。
那些搞出一堆明显侵害学生合法权益,乃至让社会公众都看不下去的奇葩校规来的高校,活该让自己的学生都离心离德。
大学生实际上真的没必要一定要爱自己的母校。世间凡是带有强制色彩的爱都不是真爱,而是道德绑架。
只有那些尽力为学生谋福利,尽心教给学生真知识,在知识评价时严格把关不放水的高校,才配得上自己学生全心全意的爱。
漫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图:epiloguetv)
而偏偏就有那么多人,明明自己当年就因为学校的种种不合理奇葩校规受过苦,却还打着“我们当年能吃的苦,你们怎么吃不得”的口号,想让自己的学弟学妹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这种喜欢为虎作伥的人,就显然是被绑架上了瘾,搞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觉醒的人,为想追随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结清旧账,一面开辟新路”
我们真正想要做的,就是发出倡议,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辟出一条真正符合行业客观规律的新路,建立一个学生可以自由评价自己受到的教育质量,而不必畏惧道德绑架的新秩序。
这样的秩序,光凭一两个人发声是没希望搞成的,需要你,需要千千万万大学生的觉醒,才有希望实现。
所以你觉得,我们真的有必要一定要爱自己的母校吗?